近年來,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“三力三全三高”體系,銳意進取深化改革,擔當使命守護創新,凝心聚力打造“一帶一路”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門戶,為新時代陜西高質量發展賦能添智、保駕護航。
一、強化“三力”牽引,挺起司法保護硬脊梁
一是強化司法審判第一能力。深耕西安知識產權法庭“試驗田”,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,健全審判運行機制,優化審判資源配置,努力打造“三個一流”。開辦“陜西高院知識產權法官講壇”,與西北大學共建“卓越法治人才培訓基地”,夯實理論基礎,提升專業素養,鍛造全面過硬審判隊伍。建成陜西法院數據中心,上線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及深度應用語音識別、“法信”智推系統,創造更高水平數字正義。
二是激發追趕超越第一動力。清醒認識存在差距,時時對表、事事對標,扎實開展“雙進”專項工作,努力實現縱向追趕有進步,橫向超越有進位。2020年,全省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結案數同比增長24.41%,知識產權民事二審案件發改率降低0.02%,二審審理時間同比縮短8天,跑出保護“加速度”。
三是提升服務保障第一效力。有序推進“3116”工程,提出“嚴格保護、高效保護、優質保護、創新保護、協同保護”五項舉措,制定發布《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實施意見》,總結融入審判實踐中形成的有益經驗,提煉歸納近年來陜西法院典型案例裁判思路,破解周期長、舉證難、賠償低等問題,塑造優質營商環境,服務保障重大戰略實施。
二、對標“三高”護航,打造創新驅動“秦創原”
一是高水平審判。嚴懲源頭侵權、惡意侵權、幫助侵權“三類重點”,依法對“華清池”商標侵權者作出5倍頂格懲罰性賠償裁判,嚴厲打擊“大圣歸來”商標惡意搶注行為,判決“海港城”等市場主體對“傍名牌”行為承擔連帶責任,運用“三合一”機制審結黨某某假冒“茅臺”注冊商標罪案,充分彰顯司法力量,以一個個具體案件,讓侵權者付出代價,創新者受到激勵。
二是高效能解紛。傳承人民司法的紅色血脈,為知識產權多元解紛注入時代元素。會同陜西省知識產權局、陜西省貿促會、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絲路中心建立知識產權調解、仲裁優先推薦機制,推廣“調解—仲裁—行政裁決—訴訟”多元化解方式。2020年,共調撤知識產權案件2822件,調撤率達到55.55%。西安知識產權法庭利用試點優勢,大力推進繁簡分流改革,積極開展訴前調解、司法確認、二審案件獨任審判。
三是高質量驅動。依法、公正、高效審結百度、香奈兒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知識產權案件,厚植品牌發展優勢。創新裁判“希森三號”馬鈴薯植物新品種案、“郫縣豆瓣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案,全力維護種業安全,助力鄉村振興。依法保護“斗羅大陸” “捉妖記”等知名IP著作權,促進文化產業發展。強化高端制造、生物育種、人工智能等核心領域保護強度,2020年審結相關專利技術糾紛206件。
三、聚焦“三全”增效,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
一是全要素盤活。統籌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,嚴格依法審理嘉誠公司橫向壟斷協議案、黃家泡饃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等,維護公平有序競爭,促進創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動、高效配置。積極支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,用“無形”換“有形”,“叫醒”知識創富,為企業“加油續航”。鼓勵競爭者探索創新、保障創新者實現價值、保證消費者分享發展紅利,推動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不斷創造發展。
二是全鏈條貫通。會同陜西省知識產權局、陜西省自貿辦、西安市仲裁委及省市公安部門等單位,構建六項協同創新機制、“四位一體”的大保護格局。主動對接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、西安交通大學西部創新港等,全力服務創新驅動平臺建設,聚力打造立體聯動“孵化器”和科技成果轉化“特區”,推動“兩鏈”融合,為陜西科技創新、產業發展探索路徑、開拓新局提質增效。
三是全方位保障。充分發揮陜西科教大省優勢,與西北大學、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,共建“知識產權案例研究中心”“外國法查明與司法案例研究基地”,強化雙向促進、開放共享、輻射全域的服務保障效能。常態化走訪“高技術、高成長、高附加值”企業,在產業一線精準對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,面對面為企業提供涉訴風險防范指引、糾紛訴前化解綠色通道等司法服務,充分激發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,推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發展。
陜西著力構建知產保護“三力三全三高”體系
2021-09-14 陜西銘煜金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
上一條: 西安中院召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
下一條: 西安市將努力實現知識產權五大發展目標